民以食為天,西方飲食講究的是新鮮,都愛菜肴生吃。從營養學角度講,生食,原汁原味,營養豐富而流失率少。而"生食療法"甚至被作為抗癌抗病的有效手段。適宜生吃的蔬菜有胡蘿卜、黃瓜、白菜、芹菜等,生吃的方法如飲用自制新鮮蔬菜汁,或鮮蔬涼拌等。吃熟食有哪些好處呢?
相比中國傳統飲食,煎炒蒸煮燜燉富于變化,多以熟后食用。中醫亦曰,脾胃為后天之本,必要細心養護,而要維護脾胃,飲食必以溫熱為好。多食生冷損傷陽氣,易致消化不良,甚至腹脹腹瀉。且熟蔬更為衛生安全。
除此"額外好處",熟蔬在營養上亦不是"全軍覆沒"。意大利科學家尼科爾就發現,煮熟蔬菜的過程中或釋放了某些營養成分,此為生蔬所沒有的。而經過烹調,蔬菜中的鈣鎂元素的利用率會提高,譬如綠葉蔬菜和橙黃蔬菜中的維生素K和類胡蘿卜素亦更利于人體吸收,且烹調還可大幅度地提高蔬菜的食用數量。
生食熟食,各有優劣,然,都需注意提防"病從口入",盡快食用。生吃蔬菜必須進行消毒處理,涼拌時,加點醋、蒜、姜末等,調味又殺菌。熟食不僅如此,在烹調過程中還需注意避開高油脂高溫烹調,否則易產生有害致癌物質。
另外,采用"高溫短時"的加熱方式能夠較好地保存營養素,而長時間地油炸、燉煮、先煮再炸、先炸后燒、先蒸后煎等復雜的烹調方式不適合烹調蔬菜。
選擇生食or熟食,還要看個人生活條件和體質狀況而決定,體質強、消化力強、身體發熱能力強、易上火、常便秘者適合多吃些生蔬菜,而體質弱、消化力差、容易脹肚腹瀉者則適合少吃些生蔬菜。
"生蔬,綠色,健康,營養素損失少等"之說,在很長一段時間讓人忽略了熟蔬的益處,忘卻了即便是姥姥的燉菜泥亦有其作用。生食or熟食,各有所長,依喜好而食,注意營養平衡即可。有說法曰"顏色深重的蔬菜大部分熟食,顏色淺而質地脆嫩的蔬菜生吃。蔬菜烹調的溫度盡量不要過高,烹調方式清淡少油。如此,數量和質量、營養和口感可以兼顧。"鄉親們亦可為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