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制作火鍋和涼菜時,有些形整體大的原料為使制作快捷,食時適口,原料入味、出味,則需先進行加工,鹵就是其中一種加工方法。調制鹵水香料的用量是以成品有香料味,但不能突出某一種,是綜合型的復合香料味為佳。“有味使之出,無味使之入”是調味基礎。鮮味足的原料宜多使用促鮮增香的調料,腥膻味濃的原料宜多使用壓腥、壓膻、去異、增香、促鮮的調料。后期會有專門的文章介紹各種香料的選擇、使用、性狀等。下面就由舌尖鹵味小編詳細介紹下正宗川式五香鹵水配方。
炒糖色
主要調味原料:冰糖1000克
輔助調味原料:色拉油(或調合油)30克 鮮湯(或開水)2500克。
制作程序:
原料加工:冰糖敲碎。
制作:炒鍋置小火上,放入色拉油,油鍋(避免冰糖粘鍋),放入冰糖,用炒勺不停翻炒,待糖被炒化,滿鍋剛起泡,變成深紅色時,迅速摻入鮮湯,快速推勻,改用中火,用炒勺不停將汁往鍋邊淋(使煳味消失),炒至煳味消失后起鍋入盛器中,糖色即已制成。
糖色技術關鍵:
(1).糖色無毒無害,用于增色,它不受環境酸性和堿性的影響,色素穩定,不易變色。
(2).糖色以嫩糖色為佳,糖色太嫩味發甜,炒焦了味苦澀,以滿鍋起泡變成深紅色時,立即摻入鮮湯為佳。
(3).摻入鮮湯后,應立即推勻,以免糖色出現炸響傷人,因油的比重輕,水的比重更重,水和油不充分攪勻,易出現炸響聲。
(4).冰糖與水的比例為1:2.5。
(5).糖色使用:鹵水糖色的用量是鹵制時間長,容易上色的鹵品原料,糖色用量宜少。鹵制時間短,不易上色的鹵品原料,糖色用量宜稍多,鹵鳳爪就比鹵肥腸所用的糖色用量要多。
紅鹵(五香味)
鹵水配方:(以調制10千克鹵水為例)
主要調味原料:八角50克 肉桂15克 山柰10克 丁香6克 白豆蔻5克 香葉20克 小茴15克 砂仁15克 白芷8克 木香15克 肉豆蔻20克 甘草10克 干辣椒節5克 干花椒3克
輔助調助料:姜片50克 老姜30克 大蔥50克 蔥節50克 洋蔥塊50克蒜瓣20克 胡椒粉1.5克 精鹽 適量 料酒50克 冰糖30克 糖 色 適量 雞精10克 味精5克 清水7.5千克 色拉油(或調合油)250克
制作程序:
1、原料初加工:老姜拍破,大蔥挽結。所有香料與干辣椒節、干花椒一同入清水中浸泡(水宜多,以免原料漲透后不能淹沒原料),夏季浸泡30~60分鐘,冬季浸泡60~90分鐘,撈出,清水沖洗,瀝凈水,用兩個紗布袋分裝,紗布袋應扎得松動,以利出味。
2、第一次鹵制:取鹵制器皿,取一潔凈鹵鍋,放入洗凈的竹篾笆(或放入竹筷也可。以免鹵品粘鍋糊底)。炒鍋置中火上,加色拉油,油溫加熱至190℃~200℃左右時,下姜片炒香,放入洋蔥塊、蔥節、蒜瓣,炒至香氣濃郁時,入鹵鍋中,投入紗布袋、胡椒粉(按配方全部計量)、冰糖(按配方全部計量)、料酒(按配方全部計量),摻入清水(按配方全部計量。估計鹵汁應沒過鹵品15~20厘米左右),旺火燒沸,撇凈浮沫,小火(使鹵汁一直保持微沸狀。)熬至香氣四溢。
3、要鹵制的原料要通過浸漂,碼味,血腥味重的還要氽水再鹵。
4、鹵制:鹵水小火熬至香氣四溢時,下應鹵的原料,鹵汁應沒過鹵品15~20厘米左右,調入糖色,精鹽(按配方全部計量。以鹵水稍偏咸為度)、雞精(按配方全部計量)、味精(按配方全部計量),壓一比鹵鍋稍小一點的重物(以免鹵品、香料袋等浮在鹵水上面),旺火燒沸、撇凈浮沫,改用中火或小火(量大用中火,量小用小火,使鹵汁一直保持微沸狀。)鹵至鹵品還有30分鐘左右成熟或熟軟時,放入老姜(老姜拍破。按配方全部計量)、大蔥(大蔥挽結。按配方全部計量。如鹵品鹵制時間不足30分鐘,老姜、大蔥就須提前加入至鹵水中),中火或小火(量大用中火,量小用小火,使鹵汁一直保持微沸狀。)鹵至鹵品成熟或熟軟時(視原料質地老嫩靈活掌握),湯桶移離火口,待鹵品在鹵鍋中泡10~20分鐘后,撈出鹵品,新紅鹵鹵水即已制成。晚上用紗布或細絲漏將骨渣、蔥、姜等雜質濾去,撇去過多的浮油,鹵水表面只保留適量浮油,防止鹵汁因油脂過重,脂肪氧化而影響鹵汁質量。倒入潔凈的鹵水桶內,紗布袋用清水沖洗,去掉粘附在袋上的骨渣等雜質(只洗袋表面,勿將紗布袋內的香料倒出來清洗),紗布袋入鹵水桶中,中火燒沸,撇凈浮沫,舀入少許燒沸的鹵汁入潔凈的陶器或搪瓷制品中,將陶器或搪瓷制品稍燙一下,再將此鹵水入鹵水桶中燒沸,天氣暑熱,鹵水應中火燒沸后用小火續燒十五分鐘左右,氣溫涼爽,中火燒沸后用小火續燒十分鐘左右,以便將紗布袋內的香料燙透,早、晚各燒沸一次,晚上燒沸后入陶器或搪瓷制品中,(如當天沒有使用也須早、晚各燒沸一次),陶器或搪瓷制品底部用磚塊或木條墊底,以利通風散熱,置于干燥、陰涼、低溫、通風、潔凈的地方,避免高溫,勿攪動,忌沾生水、油污,以免使鹵水發酸。待鹵水無熱汽產生時加紗罩。
5、第二次鹵制:取一潔凈鹵鍋,放入洗凈的竹篾笆(以免鹵品粘鍋糊底),鹵水、紗布袋入鹵鍋中,鹵汁不夠加清水(估計鹵汁應沒過鹵品15~20厘米左右,并根據所加清水的量按比例補充冰糖、胡椒粉、鹽、料酒、糖色、雞精、味精),鹵水燒沸,下鹵品(也須先浸漂、碼味、氽水)壓一比鹵鍋稍小一點的重物(以免鹵品、香料袋等浮在鹵水上面),燒沸,撇凈浮沫,改用中火或小火鹵至鹵品還有30分鐘左右成熟或熟軟時,放入老姜、大蔥(如鹵品鹵制時間不足30分鐘,就須提前加入至鹵水中),中火或小火鹵至鹵品成熟或熟軟時(視原料質地老嫩靈活掌握),鹵鍋移離火口待鹵品在鹵水中浸泡10~20分鐘后,撈出。鹵水處理和保管與第一次鹵制相同。
6、第三次鹵制:檢查鹵水質量:此時在鹵制鹵品前,須先根據即將要所制作的鹵品品種、鹵水類型、鹵品原料品質特性、味型、成菜特點、原料質量、制作數量、食俗習慣、季節考慮。鹵汁調味:取一潔凈鹵鍋,放入洗凈的竹篾笆(以免鹵品粘鍋糊底),加入鹵水、紗布袋,此時如鹵汁量不夠,就須加清水(估計鹵汁應沒過鹵品15~20厘米左右,并根據所加清水的量按比例補充冰糖、胡椒粉、鹽、料酒、糖色、雞精、味精鹵制過程中,鹵水會有損耗,避免鹵一會兒以后,有些鹵品沒被淹沒。),旺火燒沸,如鹵制帶甜味的鹵品,此時如甜味不夠,就須加冰糖(在甘草用量已是考慮帶甜味的基礎上,再加的冰糖),不帶甜味的也須視鹵水質量,考慮是否加冰糖,旺火燒沸,撇凈浮沫,改用小火(使鹵汁一直保持微沸狀。),熬至香氣濃郁。
鹵制:鹵汁熬至香氣濃郁時下鹵品,鹵汁應沒過鹵品15~20厘米左右,調入精鹽(以鹵水稍偏咸為度),如色澤不夠調入糖色(糖色的用量是鹵制時間長,容易上色的鹵品原料,糖色用量宜少。鹵制時間短,不易上色的鹵品原料,糖色宜稍多,鹵鳳爪就比鹵肥腸所用的糖色要多。)、雞精、味精,壓一比鹵鍋稍小一點的重物(以免鹵品、香料袋等浮在鹵水上面),旺火燒沸,撇凈浮沫,改用中火或小火(量大用中火,量小用小火,使鹵汁一直保持微沸狀。)鹵至鹵品還有30分鐘左右成熟或熟軟時,放入老姜、大蔥(老姜拍破,大蔥挽結。如鹵品鹵制時間不足30分鐘,就須提前加入至鹵水中),中、小火(量大用中火,量小用小火,使鹵汁一直保持微沸狀。)鹵至鹵品成熟或熟軟時(視原料質地老嫩靈活掌握),鹵鍋移離火口,待鹵品在鹵水中泡10~20分鐘后,撈出。這樣經三次鹵制后,紅鹵鹵水即已制成(這三次的鹵品只能自吃,不可出售。以后鹵制按第三次鹵制方法進行操作)。
碼味原料 :每500克生料用精鹽8~20克、大紅袍干花椒0.05~0.3克、料酒5~20克、蔥節15~25克、姜片5~10克。
技術關鍵:1.如鹵水量須大,按此配方比例原料成倍計算。
2.原料組成配方可根據鹵品品種、鹵水類型、鹵水質量、鹵品原料品質特性、味型、成菜特點、原料質量、制作數量、食俗習慣、季節等多種因素,對配方原料進行添加、去除或對用量進行增加、減少。
3.如需鹵品回味略甜,甘草用量為20~30克,冰糖用量為100~150克。如鹵牛、羊等腥味較重的原料,八角、肉桂、草果、小茴、香葉用量各增加5~10克。
4.如需鹵嫩、脆的鹵品原料,小火將鹵水熬至香氣四溢時,下鹵品,此時應用旺火或中火鹵制。
5.如鹵雞、肉排等鮮味較足的原料碼味原料量稍少。如鹵牛、羊等腥味較重的原料碼味原料量稍重。
鹵水使用與保管
1.鹵鍋選擇:鹵制和盛裝鹵水的器皿宜選用砂鍋、瓦缸等土陶制品或搪瓷制品,其傳熱穩定,保溫持久,也不容易與鹵水產生化學反應。鋁、鐵、不銹鋼制品與鹵水中的一些成分產生化學反應,且傳熱、保溫性能較差。
2.鹵水使用:鹵水是鹵的次數越多,時間越長,鮮味越醇,香味越濃,質量越好。新鹵水制成后,應常鹵鮮香味濃的原料,如雞(增鮮)、鴨(增香)、肉排(增油)等,以增加鹵水的鮮香味。新鹵水宜最少鹵制三次鹵品后才能用于銷售,以保證鹵品的質量。鮮味足的原料應與異味重的原料分別使用鹵水,如肥腸、牛、羊肉不宜與豬肉、雞、鴨一同鹵制,鹵雞蛋、鹵豆干等易壞鹵水的原料也應備有專用鹵水。鹵水每次使用前一天,就應對鹵水的色、香、味都檢查一次,如色澤過淺應添加糖色。使用糖色的原則是鹵的時間長,容易上色的原料,用于上色的調料(如糖色)宜少,鹵的時間短,不易上色的原料糖色宜稍多。鹵鳳爪就比鹵肥腸所用的糖色要多。香味不夠,就應更換紗布袋,但紗布袋不能兩個同時換,應一次換一個,保持香料味的均衡,以免香料味過濃。用量為本鹵水類型配方的一半,香料須提前一天根據第二天所鹵鹵品數量確定香料用量,香料加工如資料所敘。一般來講,鮮味足的原料宜多使用促鮮增香的調料,腥膻味濃的原料宜多使用壓腥、壓膻、去異、增香、促鮮的調料。鹵水的精鹽用量,應掌握準確,用量過多,不僅口味變咸,而且還會使肥腸、豬肚等原料收縮、干癟。精鹽用量過少,鹵品會淡而無味。鹵水的湯汁應以淹沒原料,使鹵品原料全部浸沒在鹵水中,以使受熱和入味均勻。常鹵雞、鴨、肉排等原料會使鹵鍋中鹵油增多,只保留鹵汁上面有適量鹵油,鹵油過多脂肪氧化而影響鹵水質量。鹵水散熱時間較長,鹵水易發酸。鹵油過少則鹵水香味不濃,應邊鹵邊舀出一部分,并用潔凈毛巾揉去周邊污跡,以免污染鹵品,影響色澤。
3.鹵制火候:鹵品以熟軟適度,成型美觀為佳。一般情況下,先用旺火將鹵水燒沸,下鹵品原料后調味,中火燒沸,撇凈浮沫,改用中火或小火鹵至原料成熟或熟軟。檢查鹵品是否成熟,用鐵簽在肉厚處戳一下,如無血水冒出,便已成熟,質老的原料如牛肉、豬蹄以能離骨、撕下肉來為度。為使受熱均勻,鹵制時須上下翻動3~4次,以免出現下面已熟爛而上面還沒熟的現象。
4.勿加蓋:在制作鹵水、鹵制菜品、浸泡鹵品時,不宜加蓋,以免鹵水中藥味增濃,色澤變深。如加蓋,鹵水燒沸后還會使鹵鍋周圍產生浮沫,污染鹵品,影響色澤,鹵水也易溢出,出現事故。
5.鹵水保管:保持鹵水不壞,每天鹵水使用后應撇凈浮沫和過多的浮油,撈出紗布袋,紗布袋用清水沖洗,去掉粘附在袋上的骨、渣、蔥、姜等雜質(只洗袋表面,勿將紗布袋內的香料倒出來清洗),用紗布將骨渣、蔥、姜等雜質濾去,倒入潔凈的鹵水桶內,紗布袋入鹵水桶中,中火燒沸,撇凈浮沫,舀入少許燒沸的鹵汁入潔凈的瓦缸中,將瓦缸稍燙一下,再將此鹵水入鹵水桶中燒沸,天氣暑熱,鹵水應中火燒沸后用小火續燒十五分鐘左右,氣溫涼爽,中火燒沸后用小火續燒十分鐘左右,以便將紗布袋內的香料燙透,早、晚各燒沸后入瓦缸中,如當天沒有使用也須早晚各燒沸一次,晚上鹵水燒沸10~15分鐘后入瓦缸中(瓦缸底部用磚塊或木條墊底,以利通風散熱),置于干燥、陰涼、低溫、通風、潔凈的地方,避免高溫,勿攪動,忌沾生水、油污,待鹵水冷卻后加紗罩,鹵水有熱氣時加蓋,蓋上的水蒸汽冷卻后會滴入鹵水中,使鹵水易發酸。鹵水使用一段時間后,會產生渾濁現象,此時應用鮮凈豬瘦肉(大約10千克鹵水用500克豬肉)捶成茸,加清水攪散后放入鹵水中攪轉起旋渦,待靜止后,燒沸,用紗布或絲漏濾去雜質,進行清理。(利用蛋白質的吸附和凝固作用,吸去鹵水中的雜質,以使鹵水變得清澈)再濾去肉茸,這稱為清鹵水。